【中医特色疗法】耳穴压豆

2024-11-18



在中医上来讲,耳朵上有许多穴位,对应身体的各个器官。《黄帝内经》提出“耳者,宗脉之所聚”,即脏腑经络均与耳有联系,同时现代医学研究表明,耳郭上有丰富的神经、血管、淋巴管等,通过这些组织与机体各个部分产生联系。因此,刺激耳穴能够促进、改善、加强神经系统的功能,调节相应的病变脏腑的经络之气,使之畅通,达到预防、治疗疾病的目的。










连州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与儿科携手将这一中医特色技术——耳穴压豆,引入到小儿患者的治疗中。这项技术通过刺激耳朵上的特定穴位,为小儿咳嗽、腹泻、腹痛、遗尿、肥胖以及近视等常见病症提供了有效的缓解手段。
2024年,我院成立连州市康复医学中心,通过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紧密合作,将先进的医疗技术、新的治疗理念引入连州,全面推进“临床康复一体化”建设,依托康复医学科,整合全院各临床科室康复资源,让康复理念贯穿于疾病预防、诊疗、康复等全过程,开展“康复下临床,服务到床边”,运用传统中医的针灸、推拿及现代康复技术,在患者治疗的超早期进行康复介入,让更多患者既有临床科室的医疗保障,又获益于早期康复,尽快改善功能障碍,回归家庭和社会。
什么是耳穴压豆?
耳穴压豆法又称耳穴药压法,是使用较硬的王不留行籽、决明子、磁珠等,贴压及刺激耳郭上的穴位或反应点,给予适度的揉、按、捏、压,使其产生酸、麻、胀、痛等刺激感应,通过经络传导,达到通经活络、调节气血、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。
耳穴压豆疗法适用于哪些儿童
适用于儿科常见疾病,如:发热、咳嗽、腹泻、便秘、遗尿、鼻炎、扁桃体炎、近视等。其具有操作简便、奏效迅速、作用持续、无疼痛的特点,容易被小朋友接受。
操作方法
选择1一2组耳穴,进行耳穴探查,找出阳性反应点,并结合病情,确定主辅穴位。以酒精棉球轻擦消毒,左手手指托持耳廓,右手用镊子夹取割好的方块胶布,中心粘上准备好的药豆,对准穴位紧贴压在其上,并轻轻揉按1~2分钟。每次以贴压5~7穴为宜,每日按压3~5次,隔1~3天换1次,两组穴位交替贴压。两耳交替或同时贴用。
注意事项
(一)贴压耳穴时应注意防水,以免脱落。
(二)夏天易出汗,贴压耳穴不宜过多,时间不宜过长;以免胶布潮湿或皮肤感染。
(三)如对胶布过敏者,可用粘合纸代之。
(四)耳廓皮肤有炎症或冻伤者不宜使用。
(五)对过度饥饿、疲劳、精神高度紧张等患儿,按压宜轻;急性疼痛性病症宜重手法强刺激。
(六)严格消毒,预防感染。若局部红肿,可用皮肤消毒液消毒,每日2~3次,防止引起软骨膜炎。
(七)按压时压力不可过大,切勿揉搓,潮湿脱落后应及时更换胶布固定。对胶布过敏者,可缩短贴压时间,并加压肾上腺、风溪穴或改用其他耳针方法治疗。
(八)留豆时间视季节气候而定。夏季可留豆1~3天,冬季5~6天。每日自行按压3~5次,每次每穴按压1~2分钟。在留豆期间,应密切观察有无不适等情况。
(九)避免孩子因好奇将“豆豆”摘下放入耳道内。





耳穴埋豆是在中医辨证理论基础上的治疗,是一项专业的操作技术,需要专科医生辨证选穴位。家长们可以带孩子到医院,让专业的医师评估后开具处方。同时,家长配合并提醒孩子坚持按压,按时来贴耳穴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。